量筒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
量筒和容量瓶是實驗室常用的量器,在精準的量取、配制試劑中發揮著重要作用,下面來展開看看量筒和容量瓶的使用方法吧。
在開始使用之前,先來了解,什么是量器 測定計算容積的器皿稱為量,量器是能夠相對準確地量取所需要的量的。其中量器又分量入式與量出式。 量入式是指量入的體積準確,是將待量取的樣本稱入量器內,進行計數量取的,常用IN作為標識,如量筒、容量瓶等。 量出式是通過液體向量器外轉移來測定體積,常用EX作為標識,如移液管、滴定管等。 量器現在常用的質量檢驗標準是JJG 196-2006,劃分了A級、B級及對應等級所需要達到的標準。
精準測量的量器的使用有以下注意事項 1. 量器的容量隨著溫度而改變,量器在量入或量出其標稱容量時的溫度為標準溫度,在量器上有標注。 2. 玻璃量器不建議作為反應容器。 3. 玻璃量器不建議加熱或者高溫高壓滅菌。 4. 不建議使用玻璃量器作為試劑儲存的容器。 因為玻璃有一定的熱膨脹系數,溫度的變化會帶來容量的變化,溫度過高時玻璃表面的刻度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精準度。
量筒的使用
1. 根據需要量取的液體體積選擇合適量程的量筒。 2. 向量筒里注入液體時,左手拿住量筒使量筒略傾斜,右手拿試劑瓶,標簽對準手心,使瓶口緊挨著量筒口,讓液體緩緩流入。 3. 待注入的量比所需要的量稍少(約差1mL)時,把量筒水平正放在水平桌面上,等一會使附著在內壁上的液體流下來,再讀取刻度值。改用膠頭滴管逐滴加入到所需要的量。 4. 讀數時,應把量筒放在平整的桌面上,觀察刻度時,視線、刻度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三者保持水平,再讀所取液體的體積數。
容量瓶的使用
1. 檢查容量瓶的瓶塞是否漏水:加水至標線附近,蓋好瓶塞,用左手食指按住瓶塞,其余手指拿住瓶頸標線以上部分,用右手指尖托住瓶底邊緣。將瓶倒立2min,看其是否漏水,可用濾紙片檢查。將瓶直立,瓶塞轉動180°,再倒2min檢查若不漏水,則可使用。容量瓶的瓶塞不應取下隨意亂放,以免玷污、搞錯或打碎。可用橡皮筋或細繩將瓶塞系在瓶頸上。 2. 使用蒸餾水潤洗2-3次容量瓶,將廢液棄置。將已經溶解、冷卻了的試劑轉移至容量瓶。 3. 用少量蒸餾水潤洗燒杯內壁和玻璃棒,再將溶液轉移到容量瓶中,重復2-3次。 4. 潤洗結束后繼續加蒸餾水至標線以下約1cm,處,等待1~2min,使附在瓶頸內壁的水流下后,再用小滴管滴加蒸餾水。觀察刻度時,視線、刻度線與量筒內液體的凹液面最低處三者保持水平。 5. 蓋緊瓶塞,左手食指按住瓶塞,其余手指拿住瓶頸標線以上部分,右手指尖托住瓶底邊緣將容量瓶顛倒,使氣泡上升到頂部,重復操作10-15次,使瓶內溶液充分混勻。
以上為內容導讀,完整內容請點擊下方圖標下載